close
新莊有個手工製鼓廠,製作一面鼓要經過六道手續,從除毛、削皮、曬皮、曬鼓、繃鼓到踩鼓,全部都不靠機器,一步一步憑著手工慢慢來。當同業做一顆鼓只需要七天,這製鼓廠卻要花至少一年的時間,花那麼多時間與精力,就是為了要做出一顆「保用十年」以上的鼓。
繼承父親志業的製鼓師傅:王錫坤先生,追隨父親王桂枝先生的理念,希望製作出來的鼓,每一次的擊打都含有父親的精神,所以他敢在鼓皮上寫:「保用十年。」事實亦證明,二十九年前作的鼓,現在還在打!
在製鼓過程中,王錫坤可以直接把鼓皮拆掉,從頭再來,在他的眼裡,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二十年後的聲音,於是王先生想的不只是現在,而是三年、五年和二十年後,鼓會因為環境變化,發出什麼聲音。
如何想像二十年後的聲音?靠的是堅持與認真,為了確保聲音的穩定性,王錫坤選擇用最費力、最耗時的方法,他說:「我寧願自己挑剔自己,也不要客人挑剔我。」這樣的堅持看似很不符合生意邏輯,但他的鼓至少賣到三十個國家,也讓人一買再買。
在這個追求快速的社會裡,有人堅持步驟、堅持傳統,寧願多花功夫也不引用機械裝置增加工作效率,一切按部就班,成就不同凡響。「快速」一定是好的嗎?一年四季循環,春夏秋冬定時來訪,不會因為我們的期待或催促而加快腳步;俗話說:「強摘的果子不甜。」標榜「在叢紅」(台語)的果子最香甜,這一切都是急不得的,聖經上說:「凡事都有定期,天下萬務都有定時。生有時,死有時;栽種有時,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。」既然知道「揠苗助長」無濟於事,反而有害,不如就踏踏實實,穩紮穩打吧!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